
掃碼閱讀手機版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邸志永、郭啟昊)如何在有效工期內,保質保量交房?中鐵十六局集團城發公司通過“大體量安置房建造科技創新施工關鍵技術”科研攻關,對城改項目高質量推進提供“加速度”。
圖為下閘安置區航拍圖。
5月15日,在位于東三環東側的蓮池區中陽、下閘城改項目安置區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忙碌的工地上,1300余名施工人員正頭戴安全帽,在各自的崗位上揮灑汗水,追趕工期。
據該項目總工程師牛宏柱介紹,自去年8月開工以來,中陽、下閘安置區在保定市蓮池區二期城中村改造9個安置區項目中,工程進度始終保持領先,施工進度、實體質量及現場安全文明施工均位列前茅。即便是在疫情防控嚴峻情況下,項目部有序統籌,保證物資及時供應,并在2022年度二期城改施工進度考核中,率先完成正負零節點目標。
“項目推進這么順當,我們的趙忠華創新工作室功不可沒?!迸:曛Q,保定城改安置區建設是重大民生工程,工期短任務重。在項目建設初期,設計圖紙還未完善,對于這么大體量安置房建設,如何在有效工期內,保質保量交房是一大難題。
圖為中鐵十六局集團城發公司保定項目項目經理趙忠華在中陽安置區同各區域工長一同研究施工圖紙。
為了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依托中陽、下閘安置區項目,趙忠華創新工作室積極立項“大體量安置房建造科技創新施工關鍵技術”科研課題,采用BIM技術深化設計,形成了一整套模型數據。通過施工場地各工區的劃分、塔吊的定位、場區道路、生活區、作業區、現場材料堆放位置等建模,建立場地布置動態模型,減少施工現場規劃缺陷和安全隱患,安置區成功實現了動態規劃模擬,極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對此,作為趙忠華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同時也是安置區項目經理的趙忠華表示,安置區建設作為民心工程,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完成項目建設,實現按期交房意義重大。越是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越要發揮科技創新的驅動力,助力保定人民實現安居夢。
據了解,立足房屋建筑施工方法創新開展課題攻關,趙忠華創新工作室創立5年來已累計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8項,完成創新成果20余項。近日,在《北京市總工會辦公室關于認定2021年度市級(示范性)職工創新工作室、名師帶徒和首都職工自主創新成果的決定》中,趙忠華創新工作室榮獲省部級勞模創新工作室。
趙忠華創新工作室依托于保定項目,立項“大體量安置房建造科技創新施工關鍵技術”科研課題,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助力保定人民實現安居夢。
凡注有“河北新聞網”電頭或標明“來源:河北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為本網站與河北日報報業集團所有(本網為河北日報報業集團獨家授權版權管理機構)。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編、復制、鏈接、鏡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河北日報
微信公眾號
河北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燕趙都市報
微信公眾號
河北日報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