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碼閱讀手機版
垂柳吐綠。時愛民攝
微風送暖清池碧,軟絲搖曳柳依依……隨著大地回暖,高碑店市燕趙公園里環繞150畝湖面的2000余株垂柳競相泛黃、發芽、吐綠。這一派盎然生機景象,讓人仿佛置身古代著名新城八景的“柳塘春早”風光中。
一灣碧水就像一塊美玉鑲嵌在綠林叢中。時愛民攝
該市舊稱新城縣,在老縣城駐地有個池塘,因四周栽滿柳樹且比別處的發芽早而被古代文人騷客賦予“柳塘春早”之名。其與“白溝大渡”“紫泉垂釣”“升仙曉月”“文會詩亭”“北浦蓮池”“時林秋色”和“蘭若佛塔”共稱為“新城八景”。傳說清代乾隆帝南巡時曾到此一游,李鴻章的老師、該市籍著名文人王振綱也為這處美景寫過詩。雖然這處實景早已不在,卻成了人們心中一縷永遠抹不掉的鄉愁。
市民在公園晨練。時愛民攝
近年來,該市在開展園林城市規劃建設中,十分注重挖掘利用歷史文化遺產。在該市召開保定首屆旅發大會修建燕趙公園時,就充分濃縮了老縣城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精華,將“新城八景”這些舊時美景元素復原融入進現代園林綠化中。尤其這些柳樹隨著樹齡增長,每年早春時節,“柳塘春早”文化特色愈加顯現。廣大市民徜徉其中,既領略了優美的風光,又深深感受到家鄉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進一步激發了熱愛家鄉的感情和建設家鄉的熱情。(通訊員時愛民)
凡注有“河北新聞網”電頭或標明“來源:河北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為本網站與河北日報報業集團所有(本網為河北日報報業集團獨家授權版權管理機構)。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編、復制、鏈接、鏡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河北日報
微信公眾號
河北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燕趙都市報
微信公眾號
河北日報
客戶端